发布日期:2024-06-08 03:32 点击次数:177
敦煌在今天,是内地的一个县城,离边境还老远呢,但在古代,对于那些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的王朝,比如汉朝、唐朝,对于这些王朝来说,敦煌那是河西四郡之一,边境第一大城市,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,西域来的商人,进了玉门关,首先就来到敦煌。
河西四郡
因此,敦煌的商业、文化都非常发达,是汉唐时代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到了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,吐蕃趁机侵占了河西大片领土,尤其是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四郡。
吐蕃在这里施行的是严酷的同化政策,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、学习吐蕃文化。不少汉人小孩从小就只能学习吐蕃语,不会汉语,“汉人学得胡儿语,却向城头骂汉人”,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。
等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,唐朝政府虽然试图收复河西地区,但是有心无力。不过,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,吐蕃内乱,河西汉人张议潮在敦煌打出反旗,光复了河西11个州,重新打通了中原到西域的通道。
《张议潮统军出行图》
张议潮派人带着十一州图籍到长安觐见唐宣宗,上表归附。唐宣宗大喜,册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。
但是,当时的唐朝自己的事都顾不过来,归义军名义上是大唐藩镇,实际上唐朝根本没有能力管理河陇十一州,也无法给张议潮提供什么有效支持,归义军更像是一个效忠于唐朝的独立政权。
后来,吐蕃灭亡、唐朝灭亡,归义军势力反倒一直延续了下去,直到宋朝重新统一,公元11世纪左右,被西夏攻灭,从此西域跟中原的联系彻底断绝。再往后,由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,走中亚路线的陆上丝绸之路慢慢被废弃,敦煌就此衰落,著名的莫高窟也被逐渐废弃。
就在归义军灭亡前夕,敦煌的一些僧人把大量佛教和儒家典籍、吐蕃史书等等大约五万卷书籍藏入莫高窟中封存,从此,这批书籍就在沙漠洞窟里沉睡了差不多八百年。
王圆箓道士
直到1900年,光绪二十六年,被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。
这王圆箓,祖籍湖北麻城,出生年份不太清楚,估计是在1850年左右,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。王圆箓家里一贫如洗,很小就逃荒到了大西北,还在甘肃一带当过兵,后来出家当了道士。
光绪年间,他已经是个四五十岁的老道士了,来到了敦煌,看到莫高窟一片破败,佛教瑰宝无人看管,感到痛心不已,于是决心长住下来,以道士的身份,来对佛教宝窟进行清理。
王道士到处筹款,自己省吃俭用,省下钱来用于莫高窟的清理和修缮。
不过,由于他文化水平不高,在修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破坏行为,比如说他觉得有些壁画已经非常残破了,就干脆找人刷了一层漆,然后往上画玄奘西天取经图。
敦煌藏经洞
无论如何,他就这么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清理过去,到了1900年,光绪二十六年夏天,王圆箓的发现有一个洞窟里边的墙有裂缝,敲一下听声儿是中空的,凿穿以后发现后面果然还有一个洞,藏着经书上万卷,书稿、绢画数不胜数。
这些资料,就被后世称为“敦煌文书”,也叫“敦煌遗书”。
后来统计,这里边的文物有五万多件,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十六国时期的前秦苻坚甘露元年,也就是公元359年,最晚的一份是在北宋真宗咸平五年,也就是公元1002年。
其中,百分之八十都是宗教典籍,以佛教为主,也有道教、景教、摩尼教等等,用各国语言书写,其中有很多经卷早已失传,敦煌文书这里的就是孤本。
敦煌文书中的李白《将进酒》
另外百分之二十,是更具学术价值的世俗文献,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、民俗文学账本书信等等,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,比如说,敦煌文书里有好几首李白的诗作抄本,跟后世流传的版本有出入,后来经过比照,基本上可以确认,敦煌版本的诗句更接近李白原作。
还有唐末五代大诗人韦庄的著名长诗《秦妇吟》,这首诗描写的是黄巢之乱期间关中一带的混乱局面,流行一时。
不过,诗中有“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”这样的诗句,引起了当时公卿世族的不满,韦庄当官以后,到处回收,阻止这首诗的传播,后来还特别嘱咐家人不准在家里提这首诗。
所以他的弟弟给他编诗集《花间集》,也没有把这首诗收录进去,导致这首诗到了宋朝就失传了,而在敦煌文书当中,这首长诗又重见天日了。
敦煌佛教雕塑壁画
总之,这批文书非常珍贵,说是国宝也没啥毛病。王圆箓意识到这些文物是价值连城的,但以他个人的能力想要保护好这些宝贝,恐怕不太可能,于是他就挑了几本经书,走了几十里地来到敦煌县城,结果县令严泽完全没有认识到这些经书的重要性,以为就是些破烂旧书,把王圆箓给打发走了。
后来,王道士又挑了一些书画作品,走了几百里地,来到肃州,也就是今天的酒泉,来见安肃道道台廷栋,结果廷大人说,“这字画水平不如我”,又把王道士给打发走了。
那你说,清朝这些官员就一个识货的都没有?也不全是。后来有个官员,为了讨好甘肃学政叶昌炽,就跟王道士要了一些经卷,给叶昌炽送了去。
叶大人是金石名家,他当然明白这些文物的价值,就问新任的敦煌县令这些经书的事,结果这县令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,说总共就只有几百卷经书,都已经被大家分走了。于是此事不了了之。
终于,轮到西方冒险家了。
马尔克·奥莱尔·斯坦因,原籍匈牙利,1904年入英国籍。世界著名考古学家、艺术史家、语言学家、地理学家和探险家,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。
1907年,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印度往北,穿越沙漠,来到敦煌。他一见到敦煌文书,就立刻意识到这些宝贝的价值,当即表示,出价四十锭马蹄银,要买下所有的文书。
王圆箓哪见过这么多钱啊,正好官府不搭理我,要不然卖给这洋人算了。
但是,他一点不傻,一看这洋人愿意出高价,就准备再等等看看。斯坦因着急了,生怕夜长梦多,他听说王圆箓非常崇拜玄奘法师,就开始忽悠他,说你看,当年玄奘法师从东土大唐去印度取经,今天我斯坦因从印度到中国来,正是要把大唐的经书带回印度去,这是天注定的啊。
也不知道王圆箓是真的信了,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心态,最终,他答应卖给斯坦因一部分经书,以两百两银子的价格,卖掉了九千多卷文书和五百多卷绢画。
斯坦因虽然带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,但是他不懂汉文,带走都是些学术价值相对比较低的文书。
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洞中拣选经书
十个月后,法国汉学家伯希和闻讯赶来,在王道士的指引下,进入洞窟,看到那一堆珍贵典籍,简直要乐到天上去了。之后,伯希和天天蹲在洞窟里翻阅敦煌文书,差不多几十秒钟就要翻一册,用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的时间,把所有的典籍都翻了一遍,从中挑出七千卷最有价值的文书,给王道士开价五百两银子。
王道士一看,我之前九千卷文书加五百卷绢画卖给英国鬼子才卖两百两,你这法国鬼子七千卷却要给我五百两?显然是我卖便宜了啊。我大意了啊。
银子到手以后,王圆箓再也不考虑官府的事了,我辛辛苦苦拿着文书去县衙门道台衙门找官老爷,官老爷不搭理我,这些洋人拿着银子上门来跟我买文书,高下立判啊。
不过,咱们要公允地讲,王道士虽然收了这么多银子,但是他依旧全部用来修缮莫高窟了,并没有留作私用。
再说这个伯希和,搞到七千卷敦煌文书以后,有些事拿捏不准,就拿去请教甲骨文学者罗振玉先生。罗振玉一看,了不得,居然还有这种宝贝,于是赶紧上书朝廷,请求动用国家力量,把剩下的敦煌文书全部运到北京,加以保护,以防再度流失。
罗振玉(1866年8月8日—1940年5月14日),永丰乡人,晚号贞松老人、松翁,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,出生于江苏省淮安。中国近代农学家、教育家、考古学家、金石学家、敦煌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校勘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。
这回清政府终于重视了起来,但是,王圆箓一看这些文书太值钱了,只上交了九千卷,剩下的自己藏了起来。负责押运的人只用草席盖在大车上,没有严加看管,运输途中不断有经卷掉落,运到北京的时候只剩下八千卷。
而且,之后又被一些官员私自挑走了一部分,剩下的这才保存在什刹海广化寺,这寺当时是专门用来存书的,后来在这里成立了京师图书馆,今天的广化寺是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。
广化寺留下来的这接近八千卷敦煌文书,就一直保存下来,再加上后来搜集到的,总共有一万六千多卷文书,如今存放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,是国图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。
话说回来,道士王圆箓上交了九千多卷文书,但他剩下那些哪去了呢?全都卖了。卖给了日本人、俄国人、美国人,终于把偷偷藏下来的文书全部都卖了。
王圆箓道士的墓志
不过,王道士也没能踏踏实实拿这些钱修缮莫高窟,附近的村民以为他发了大财,比如说,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75两银子买了一些经卷,结果谣传成了十万银圆。村民都来威胁他,要他把银子拿出来给大家分。
王道士没办法,只好假装自己疯了,就这么在装疯卖傻当中度过了晚年。
王圆箓死了,他发现的这些敦煌文书呢?
俄国保存的最多,19000多件,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残破不全;英国有13000多件,主要就是斯坦因两次跟王圆箓购买的,现存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;法国留下来的有六千件左右,主要就是伯希和带回去的,这部分是流失海外的敦煌文书当中最精华的部分;日本有两千多件,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在抗战胜利之后还给了中国;再就是美国有几十件,德国、瑞典、丹麦等等国家也都零零散散有几件。
剩下的,就是中国自己留下来的,刚才说了,国家图书馆有16000件,各地博物馆、图书馆也零散有一些收藏,再就是敦煌研究院保存了几千件、台北保存了两百件左右,整个中国总共留下来的,大约是19000多件,跟俄国的数量差不多,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。
正因为王圆箓发现了敦煌文书、又卖给了外国探险家几万件文书,才导致这么多国宝流失海外,那么咱们是不是就能把这个锅扣在他头上了?
国外收藏敦煌文献的机构
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。以前语文课本里有这么篇课文,余秋雨写的《道士塔》,就把王圆箓描写成了一个愚昧无知、破坏文物、只知道拿国宝卖钱的臭道士,但是,这事真不能全怪他。
他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道士,能有善心来清理佛教的洞窟,这是什么精神啊,简直是国际宗教精神,他发现了敦煌文书以后,首先也是想要找朝廷,结果那个时候的清政府,命都马上要被革没了,还有闲心来管这些旧书吗?
大环境如此,王道士也没办法。所以他拿出一些文书来卖钱,再修缮莫高窟,已经算是做的不错了,换成咱们任何一个人,都很难做得比他更好。几万册敦煌文书流失海外,不能全怪王道士,他做的这些事,可以说功过七三开吧。